1. 背景信息
豆浆主要成分是大豆蛋白提取物,其中蛋白质以溶液或胶体形式存在于水中。新鲜豆浆的pH大约在7.4-7.9之间,呈弱碱性;而豆浆中蛋白质的等电点pI大约是6.0-7.0,因此可以通过添加弱酸调节豆浆pH使其中的蛋白质凝固,形成凝胶状固体,即豆腐脑。
为了保证豆腐脑的口感,防止蛋白质凝固沉淀速度过快,一般使用均匀缓慢的酸化剂,比如D-葡糖糖酸δ-内酯(D-Gluconic acid δ-lactone,又名Glucono delta-lactone, GDL, E575,结构见图一)。GDL是中性分子,但会在热水中快速水解生成葡萄糖酸(gluconic acid),后者呈酸性可以用来均匀酸化豆浆。
豆浆呈弱碱性,其中蛋白质带负电荷,因此悬浮在豆浆中的蛋白质胶体颗粒因为同种电荷相互排斥,因此胶体可以稳定存在;在豆浆酸化过程中,蛋白质胶体颗粒所带的负电荷被逐渐中和,因此中性胶体颗粒可以互相接近,其中的蛋白质聚集凝结,这就是豆腐脑制作的基本原理。
图一 D-葡糖糖酸δ-内酯的结构。
2. 具体步骤
a. 泡发大豆:取干大豆2-cup,加入3-cup水,浸泡5小时,直到大豆泡发到体积约4-cup(如图二)。
b. 打碎:将浸泡大豆的水倒掉,每2-cup泡发后的大豆添加3-cup水,用blender中速将大豆打碎,一般只需要30秒左右(取决于大豆总量以及blender转速,见图三)。此处不必将大豆打得太细,否则过滤速度将会非常缓慢。
图三 打碎后的黄豆。
c. 过滤:用孔径较小的滤袋(最好是尼龙的比较耐压,实测大华卖的纱布滤网也可,只是用手挤压时不可过分用力否则很容易破裂,见图四)过滤,只留下豆浆。
图四 用纱布袋过滤豆浆以除去豆渣。
d. 煮沸豆浆:用体积较大的煮锅(生豆浆体积宜少于锅体积一半),小火将豆浆煮沸。因为高温会导致豆浆中蛋白质变性粘度增大,需要注意控制火力防止锅底凝固烧焦或沸腾溢出。微沸数分钟后,将煮熟的豆浆放凉到80摄氏度左右(见图五)。
图五 煮沸后的熟豆浆。
e. 添加凝固剂GDL:每1升煮沸后的豆浆,使用1克左右的GDL作为凝固剂。先将GDL完全溶于几毫升热水(见图六),然后将80摄氏度左右的熟豆浆快速倒入GDL溶液中。这一步顺序很重要!如果将GDL溶液加入热豆浆中,很可能因为局部浓度过高造成豆浆凝固不均匀。将混合好的豆浆静置几十分钟。
另外我还尝试按刀爷所说,用小苏打作为凝固剂。结果不论用量、豆浆温度,都观察不到豆浆有凝固现象。可能的原因是因为小苏打碳酸氢钠的pKb大于豆浆的pH和其中蛋白质的pI,因此无法中和电荷使蛋白质胶体凝固。
图六 将GDL(每升熟豆浆使用1克)溶于热水中,放在容器里。
f. 成品:最终产品应为浅黄色凝胶状固体,纹理清晰可见,用勺舀起后仍为固体(见图七)。
图七 凝固成形的豆腐脑。
3. 结论
本文讨论了如何使用家用Blender多快好省制作豆腐脑。按不同食用习惯,可以向制成的豆腐脑中添加蜂蜜糖水或葱蒜、榨菜制成的咸味浇头食用(见图八)。
图八 上:添加蜂蜜、木瓜、猕猴桃的甜味豆腐脑;下:使用葱花、榨菜、蒜蓉、辣椒红油、酱油、盐调味的咸味豆腐脑。
致谢:要感谢LD做了最后那碗豆腐脑,以及品尝提出改进意见。